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周四發布2014年鋼鐵行業運行情況和2015年展望的報告稱,今年全國粗鋼產能規模仍有高位增長的可能,鋼材供過于求的現狀難以好轉、鋼材價格仍將地低位徊、鋼廠盈利狀況難言樂觀,鋼材市場將依然弱勢運行。
工信部網站刊登的新聞稿稱,2014年,鋼鐵行業化解產能過剩初見成效,企業效益有所好轉,節能減排取得新進展。由于下游需求減弱,鋼材價格大幅下跌,企業資金緊張凸顯等,全行業仍處于轉型升級的“陣痛期”,企業面臨的生產經營形勢依然嚴峻。
報告指出,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速度將加快,但國內投資增速下滑,鋼鐵下游需求短期難有較大改觀。
鋼鐵產能慣性增加,化解產能過剩任重道遠。截至2014年底,中國粗鋼產能已達11.6億噸。雖然去年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投資下降5.9%,但仍處于相對高位,鋼鐵工業新開工項目仍有2,037個,同時考慮前期建設項目產能的慣性增長,2015年全國粗鋼產能規模仍有增長的可能。
此外,新環境保護法實施,鋼鐵企業環保壓力將加大,初步估算噸鋼環保投資需增加13%,噸鋼運營費用約增加200元,較實施前增加40%左右。
出口退稅政策調整,鋼材出口略有下降。2015年中國取消含硼鋼出口退稅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低附加值鋼材產品出口,但與日、韓、德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鋼材具有價格優勢,國內過剩產能會積極尋求出口,預計2015年中國鋼材出口總量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
數據顯示,由于生產成本大幅降低,鋼鐵企業盈利有所好轉。2014年,鐵礦石、煤炭等大宗原材料價格降幅大于鋼材價格,鋼鐵企業總體經濟效益有所起色。重點統計鋼鐵企業2014年實現利稅1,091億元人民幣,增長12.2%;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304億元,增長40.4%。但行業銷售利潤率只有0.9%,仍處于工業行業最低水平。